(狗的笼外就是人的笼内)

娱乐资讯

导演的名字就是最好的招牌,寄予厚望也果然没让人失望。

男子从人向狗的转变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:

第一个阶段,是男主被关进狗笼后,和狗生活在一起,开始了向“狗”的初步转变。

我觉得最精彩的地方是从狗笼中逃脱出来并不意味着自由,那怕从狗笼中出来了,也不过是进入另一个牢笼罢了。人本身就是牢笼,人与人互相成为对方的牢笼,只要你身处关系中你就仍然在牢笼内,或许形式有所改变,但没有本质的区别。

第二个阶段是,父亲自杀和哥哥被抓,男主从狗笼中逃脱一直到哥哥被狗咬死为止,男主完成了自己的复仇,彻底结束了关于童年的所有关系。

第三个阶段发生在男主得知自己的白月光已经和别人相爱多年,男主从一厢情愿中彻底醒悟。自此出笼后建立起来的唯一人际关系也断裂了。

在昏暗的流浪狗收容所中,男主完成了第三个阶段的转变。男主和狗一起狂吠,流浪狗从笼子里蜂拥而出,舔舐着狂乱后筋疲力尽瘫倒在地的男主,此刻“狗”的身份认同彻底建立。

不得不提的是,这几次笼子的打开与关闭设置得实在是太妙了。

第一个阶段是人进入狗笼、第二个阶段是人从狗笼中出来,这两个阶段物理层面和隐喻还是统一和谐的,进入和逃脱的关系都是内心秩序的一种外化。

但是第三个阶段,狗从狗笼中出来迎接同伴这个镜头隐喻就太丰富了。一方面,真正的狗从人建立的秩序——“笼子”里出来了,另一方面男主也彻底地从人际关系中解脱出来,双方的解脱汇聚在一起形成共鸣。

世界无非分为笼外和笼内,狗的笼外就是人的笼内,只有这里,男主完成了由人向狗的彻底转变,抛弃了自己所有与人的关系,选择与狗为伍,才达成了笼这个意向的和谐统一。

每个阶段层次分明,逐级深入,抽丝剥茧般地探讨了人和痛苦的关系,虽然艺术片普遍不喜欢好为人师地告诉观众一个确切的答案,但本片导演几乎赤裸地给出“人等于痛苦”这个公式。

最后说几个观察到的细节,

男主的父亲和哥哥应该是恋人关系。

第一,被警察抓的时候,哥哥是依偎在父亲的怀里的,如此残暴的父亲几乎不可能发展出和谐的亲子关系,这里的依偎只有情人一种解释方式;第二,影片前半部分哥哥背带裤里几乎是不穿衣服的,都是赤裸的形象;第三,暴怒中的父亲居然会听哥哥的劝说,放弃对男主的进一步施暴。这样也能解释为什么哥哥对男主的敌意大到近乎残忍的地步,怎么不算一种“雄竞”呢?

第二个细节是心理医生的肤色,男主愿意和心理医生聊天是因为他们身上的共同点——痛苦,这个信息是男主和心理医生聊天时候得到的,他知道心理医生离异有娃,半夜还不得不来处理各种紧急案件。

黑人在法国一直有特殊的社会议题性,影片中心理医生的妈妈说出那句;“你的丈夫和你爸一样的时候。”说明妈妈的命运在女儿身上重演了,某种程度上表明痛苦在特定族裔群体中的命定。

最后一个细节是,那只一直趴在门口,双爪交叠,高贵的杜宾犬居然立耳了!

一是犬种,二是立耳。这两个细节都有丰富的信息。

立耳是一种人为因素很强的宠物特征。原来是杜宾犬做军警犬时的实用性目的,如提高听力,减少耳部螨虫感染感染等。后来发展成一种审美和养狗人内部的鄙视链。

这只杜宾犬立耳了,说明它曾经是家犬,它的流浪是由于人的抛弃导致的。

并且,这只杜宾犬并不是全片唯一的杜宾犬,被偷珠宝的富太太家也养了两只杜宾犬,这两只杜宾犬脖子上还带着珍珠项链。

这种巨大的反差,人需要的时候身披华锦,人不需要的时候就流落街头。

破旧房子中发生的多次人狗对决,都是先从杜宾犬开始的,影片的结尾也是又杜宾的凝视结束。

看完之后,仍然余韵悠长,分享给大家,都去看!

关键词:

0 留言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!